-
中國心臟起搏與心電生理
《中國心臟起搏與心電生理雜志》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和武漢大學人民醫院主辦,武漢大學人民醫院與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心律分會共同承辦的國家級心血管專業性學術期刊。以心臟起搏、心電及心律失常學為報道內容,介紹國內外新的診斷、治療方法及預防經驗等重要進展,進行國內及國際間的學術交流,發揮學術導向作用。本刊遵循以提高為主兼顧普及的辦刊方針,促進心律失常學科的發展。辟有臨床及基礎研究、述評、專家論壇、專題筆談、綜述、講座、研制與開發、病例報告、學術動態、學術爭鳴及消息等欄目。曾獲全國優秀科技期刊評比三等獎, 中國科協優秀科技期刊二等獎, 中國期刊方陣期刊(雙效期刊);多次榮獲湖北省優秀期刊,影響因子在同類期刊中名列前茅。 -
中國心臟起搏與心電生理被以下數據庫收錄
知網收錄(中)、上海圖書館館藏、國家圖書館館藏、統計源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核心期刊)、維普收錄(中)、萬方收錄(中)
-
中國心臟起搏與心電生理榮譽
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期刊核心期刊、中國期刊方陣雙效期刊、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全國優秀科技期刊
-
中國心臟起搏與心電生理欄目設置
臨床及基礎研究、述評、專家論壇、專題筆談、會議紀要、國際學術交流、綜述、講座
1《中國心臟起搏與心電生理雜志》系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與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共同主辦的心血管專業性學術期刊。以心臟起搏、心電及心律失常學為報道內容。介紹國內外新的診斷、治療方法及預防經驗等重要進展,進行國內及國際間的學術交流,發揮學術導向作用。遵循以提高為主兼顧普及的辦刊方針,促進心律失常學科的發展。
2本刊辟有臨床及基礎研究、述評、專家論壇、專題筆談、會議紀要、國際學術交流、綜述、講座、心律失常學史、研制與開發、電生理及心電圖個案分析、疑難病例分析、診療新技術、診治經驗教訓、病例報告、學術動態、學術爭鳴及消息等欄目。歡迎踴躍投稿。
3按《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規定,保護作者著作權益。
4投稿要求和注意事項。
4.1本刊現已開通網上采編系統,請登錄網址注冊投稿。
4.2論著文稿應按醫學論著格式敘述,務求主題明確、設計合理、數據可靠、分析具邏輯性、結論令人信服。凡屬國家或省市資助的研究項目請予注明。全文(包括圖、表、參考文獻)一般在4000字左右,并附英文文題和作者單位的譯名以及作者姓名的漢語拼音,200~400字的中文結構性摘要和相應的英文摘要以及3~8個關鍵詞。中、英文摘要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四部分。病例報告以500~1000字為宜。綜述力求主題鮮明、層次清楚、語言精煉,以4000字左右為宜。病例、綜述、短文均附50~200字的摘要。
4.3數據單位請用法定計量單位。中外醫學名詞使用全稱,簡稱應在文中首次出現處加括弧注明,全文專有名詞前后應統一。表格按統計表格要求制出,未測數據以“空白”表示、測不出以“…”表示、“0”代表實測數據為零。
4.4文稿中摘引他人作品,請按《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有關規定在參考文獻中注錄。參考文獻以作者親自閱讀與文章主要內容有關的近期文獻為限,未公開發表的資料不作文獻引用。請擇優引用中文文獻和本刊文獻。格式采用順序編碼制,文內引用處依出現的先后以阿拉伯數字排序,并用方括號標注,文末依次將引用文獻列出,日文漢字勿與中文相混淆。
5來稿請注明第一作者簡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別、民族、籍貫、職稱、職務、學歷及專業特長。請注明聯系電話,E-mail地址以及通信地址。
6來稿勿一稿兩投。收到本刊回執后3個月內,未收到稿件處理通知者,系文稿仍在審理中,可上本刊網上采編系統察看。如作者欲投他刊,請來信與本刊聯系。退給作者修改的稿件,請按修改意見修改并請按期將修改稿電子版發送到本刊網上采編系統。
7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有關規定,本刊對來稿可作文字修改、刪節,對涉及文稿內容的修改將征得作者許可。
8來稿一經刊登,本刊保留專有使用權1年,并按篇酌收版面費,同時酌致稿酬及贈送當期雜志。
9為適應我國信息化建設需要,擴大作者學術交流渠道,本刊已加入《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和“中國知網”優先數字出版平臺。作者著作權使用費與本刊稿酬一次性給付。如作者不同意將文章編入該數據庫,請在來稿時聲明,本刊將作適當處理。